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之档案故事
发表于:2017年06月01日 文章点击数:3547 【打印】
假期,总让人充满期待,尤其是对学生来说!可是,你知道在几百年前,或者更远的时候,那时候的学生们是怎么放假的吗?
早在汉武帝时期,从官方创立的太学开始,就有了太学生的休假制度,主要是“田徦”和“授衣假”,相当于现在的暑假和寒假。一直到隋唐时期,才确立国子学(即太学, 国子监)假期制度。国子学是隋朝中央政府建立起来的最高学府。
据史料记载,当时有三种假期:第一种是“旬假”,十天为一旬,每旬只放一天假,不允许外地学生回家;第二种是“田假”,每年农历五月份开始放假,时间一个月左右,出身农家的子弟可以回家帮忙干农活;第三种是“授衣假”,是每年农历九月份天气渐渐变冷以后,让学生回家取衣物的假,时间也是一个月左右(往返路上的时间不算天数)。唐朝对假期有严格的规定:凡逾期不返校者将被开除,但路途太遥远的也可以适当申请延长假期。《新唐书·选举制》上有明确记载:“每年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
可见:第一,假期的出现,首先是自然上意义。假期创制人没有安排在春天或秋天放假,而是安排在夏天和冬天,实则有祛暑避寒之意。直白地说,酷暑寒天,教也教不好,学也学不好。第二,古时候,人们就把教育和学习等比于田间劳作,不管是“教”还是“学”,都要讲究休养生息、劳逸结合。是不是也可以说,古时候,学习就是个“苦差事”,因此,学校才有了“假期”。第三,“田假”,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中国农耕文明的久远和博大。当时的学生多来自农村,出身于庄稼户,农历的五月正值中原的夏收时节,让孩子们回家务农,一是看出古时候家庭对孩子还少有溺爱;二也印证了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观念:民以食为天。先吃饱了,再干别的。第四,“授衣假”最能看出今昔的对比了。古时候学生们住的地方,少有橱柜之类,随身衣物用品多用布兜包裹一下,而且,冬季御寒衣物也臃肿不堪,无处存放。不像现在,羽绒服能压缩到巴掌大的一块。而且网购盛行,需要什么,躺在床上点击手机,第二天快递小哥就送货上门了。再有,“往返路途不算天数”的规定,在那时算是很人性化了。古时候,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牛车,道远的回趟家,也恐得搭上十天半月的功夫吧。这怎比得了现在,最慢的也是高客,基本上是高铁,放假往返在天上飞的,也不算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