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副书记、校长侯忠明调研学校档案馆校史馆并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之际,党委副书记、校长侯忠明1118日来到档案馆、校史馆并与学生交流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档案馆观看学校办学46年来积淀的纸质档案、印章、老照片和实物档案,来到校史馆与在场师生互动交流学校“三心四能五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坐下与学生解说员分享党的二十大精神。他强调,办高等教育46年来,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校史上镌刻着一代代文理人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的鲜活足迹。吾辈文理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要不等不靠,自信自强,书写出新时代文理人的新华章。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上午930分许,侯忠明来到档案馆,实地查看了档案馆的办公场景、库房情况,调阅了档案资料、档案实物,询问档案数字化、完整性以及安防措施。他打开一节队列整齐的档案柜,取出学校的第一卷档案,一页一页细致翻阅。在看到1976年初创基业时创业者们来校报到时存留的介绍信,他感慨万分地说:学校在1976年开始筹建达县师范学院时,面临校舍、师资、办学经费等多重困难,教学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三个石头一口锅,一块木板席地座”,师生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动手维修房屋、铺填道路、平整操场。正是有了老一辈创业者筚路蓝缕、开启山林的革命奉献精神,才有了今天“一校三区”的四川文理学院。当年,第一批文理人从四方八方汇聚到达县师范学院,他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结束了露天吃饭、住篾笆墙简易房、无师资、无图书资料、无实验教学条件的艰苦历史。我们不仅要把创业史记在档案里,更要让档案“活”起来,告诉现在以至未来的文理人我们的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记住这些可敬的创业者,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发展环境,继续发扬优良办学传统,不辜负老一辈开创不易的基业。

在调研完档案馆前往校史馆的途中,侯忠明一直关注着随处可见的刻苦学习的学生,在一名正在看书的学生旁,他停下来,和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学校哪些地方是学生们最想读书的去处,并鼓励他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侯忠明来到校史馆,向在此等候的15名校史解说员问好。他随财经管理学院的解说员陈洁进入校史馆,驻足在学校新建本科的展陈前,听解说员充满深情讲解学校扩校升本的奋斗岁月。他指出:20世纪末的达县师专面临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发展机遇,当时,学校规模小、办学层次单一、发展非常受限,但我们没有安于现状,选择了励精图治、负重前行、扩校升本的发展道路,终于在2006年升格更名为四川文理学院。如果那时我们不敢想、不敢为、不愿奋争,有可能就降格为一所职业院校。专升本期间,在全面调研和访谈师生后,一名专家对我们的评价是“缺钱但不缺精神”。立大事者,离不开坚忍不拔的精神,我们的校史中不缺这些精神。

在毕业生服务地方的展板前,他告诉大家,我校毕业生直接服务达州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8%,为达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还鼓励在场的解说员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回到达州、回到学校释放青春和才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侯忠明与解说员一起从校史馆进入互联网思政工作室,同大家坐下来学习交流党的二十大精神,他先鼓励在场的解说员谈体会和感悟,在听完外国语学院徐丽雯、江开贵,文学与传播学院王虹雨真情实感的发言后,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更加突出了科教兴国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高等教育要深入思考并认真回答如何肩负历史使命、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时代课题。他强调,学校现在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辈人的手中,我们要汲取学校发展历程中的精神和智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干,众志成城,自信自强,推动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他还对青年学生寄语期望,希望他们珍惜青春年华,多读书,多实践,学好本领,成长为推动学校、社会发展的蓬勃力量。

“春风十里不如一路有你”

档案馆负责人在会上汇报了档案和校史宣讲工作情况,表示要牢记档案初心,管好学校宝贵档案资源;要担当档案使命,为师生提供便捷利用服务;要讲好文理故事,传续文理精神,让校史文化更加鲜活,构筑文理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政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的陈双龙代表解说员发言,他表示要不忘接过解说员聘书时的初心,履行好校史宣讲职责,让同为文理人的光芒汇聚起来,共同推动学校越办越好。

侯忠明听完发言后高度肯定学校档案、校史工作取得的成绩。他赞赏档案馆和校史馆的工作管理好、效率高,干部和工作人员具有工匠精神、奉献精神。他强调,“以人为本”是党的基本治国理念,“以师生为本”也是学校秉承并将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我们要讲好学校师生的故事,校友也是我们曾经的师生。校友是学校的名片,学校是校友的家园,学校将一如既往重视校友,关注校友发展,为校外的校友和现在正在学校工作和学习的师生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在外校友和在校师生感到学校真切的关心,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把我们在46年来的办学历程中形成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办学精神传续下去,把1976年创下的基业做大做强。

党委办公室、校办室主任陈官章,党委互联网思政部部长、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主任李林以及宣传部的同志陪同调研。

(撰稿:杨凡;审稿:丁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