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党史有信念 传承校史谱华章

427日,“学党史﹒知校史”活动暨第四届中英文校史解说风采赛在全校师生的关注中如期举行。

围绕“学好党史有信念,传承校史谱华章”主题,初赛中脱颖而出的13名选手同台切磋,深情讲述校友张爱萍将军与两弹一星、巴山作家群作品中的党史故事、把共产党员视为一生最高荣誉的老教授章继肃先生、再忙也要上好思政课的书记校长的故事。党委书记王成端、校长刁永锋、党委副书记侯忠明,活动主承办单位有关负责人出席决赛现场并为获奖选手颁奖、授书。

 

本次活动是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系列内容之一。党委副书记侯忠明在致辞中勉励选手讲好党史故事,讲好学校发展。

13名选手在比赛中,以时间为序,为师生徐徐打开学校前世今生的文理画卷,带大家从文脉起源的龙山书院、达县中学堂穿越到师范专科、新建本科,来到学校转型发展新的历史阶段。

1号选手财经管理学院的季茗首场讲解了《张爱萍将军与两弹一星》的故事,故事把大家带到中国核试验基地开始的地方——新疆罗布泊马兰红山基地,大家看到了张爱萍和科研专家、军人们在大戈壁上艰苦而又充满干劲的场景,听见了“两弹一星”成功时的欢欣鼓舞,懂得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的真正内涵。通过季茗深情的讲述,师生欣喜19879月,将军携夫人李又兰女士回母校视察;更激动张将军那么忙,却在199451日为写信给他的物理系团总支学生亲笔回信,鼓励同学们增进德智体健康发展,做品学兼优的高尚人才。在场的师生明白了张将军寄望把“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到母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赤子之心。

章继肃先生是我校中文系首任系主任,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书法家、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和温暖深情的好丈夫。然而,先生认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荣誉就是共产党员。美术学院选手夏梓涵讲到从党委副书记侯忠明那里听到的这样一段故事:先生早在1957年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由于历史特殊原因,先生争取入党的时间很长,前后一共写了十多份入党申请书,热爱党、忠诚党的事业的初衷一直不曾改变。历经22年的不懈追求,19791月,在先生58岁时,先生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至此以后,先生在介绍自己身份的时候,总是强调“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的称号。先生怀着对党无限的热爱,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一直以培养新人、传递思想为己任,彰显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

再忙也要上好思政课!当大一新生解说员杨茹岚稚嫩但坚定的说出学校四十年来始终如一坚持和传承下来的好传统时,在场师生无不感到自豪和骄傲。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创办之初就设立了马列主义教研室,建校以来从未中断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开设。校领导讲思政课的传统让思想政治教育在文理学院充满活力。杨茹岚在讲到党史学习教育时,诉说了党委书记王成端教授将党史融入思政课的场景:课堂没有长篇累牍的理论说教,有的是大量的人物故事、历史故事和融入其中的互动问题,每讲到一个新的部分,他还会穿插一些小视频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中。大家觉得这种用故事串着讲的创新课堂很接“地气”。校长刁永锋教授为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注重历史与现实结合,融入时事热点,讲授深入浅出,语言生动风趣,说理透彻明白,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与同学们同频共振,引起同学们的共鸣。

党史校史中爱党爱国爱校的精神品格让选手们提振精神,互相启迪和点亮,真实的故事和真情的表白把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在选手口中,我们对刚经历却仍有余温的阻击新冠历历在目。解说员用情景式语言描述了《阻击新冠,文理人风雨同舟》的鲜活画面: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坚决按照党中央要求,科学部署、精准施策、群防群控,风雨同舟,打赢了平安校园保卫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战“疫”中,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岗位,奋战防控一线;广大教师积极适应新形势,认真开展线上教学;青年学子们在家学习,利用网络方寸地,汲取知识的营养。许多师生,特别是共产党员,积极争当志愿者,奋战第一线,用责任担当书写最美文理人。

我校先后共派出5名优秀干部对口定点帮扶万源市、阿坝州小金县、凉山州布拖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其中的3位来到决赛现场,其他2位仍在定点帮扶地开展后续工作。来自文学与传播学院的选手吴春粤在初赛时并未完全理解脱贫攻坚的时代价值,在对解说内容精神的把握上还不到位。档案馆的指导老师让她去访谈参与脱贫攻坚的老师,在老师们的身上,她理解了“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决赛中对我校教育扶贫、智力扶贫、产业扶贫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高校精准扶贫模式准确而生动进行了讲解,以参与扶贫老师们的亲身经历诠释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我要《致敬党史校史中可敬可亲的人》,智能制造学院学生解说员邹勋浩最后出场,他真情告白自己在候场时看到听到的一起在校史馆解说、一起经历1个月备战的小伙伴在台上精彩的瞬间,吐露自己一直沉浸在党史红色激情和校史艰难玉成的心潮澎湃之中。他说,爱祖国爱母校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笃定。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和感悟张爱萍将军、章继肃先生以及在阻击新冠、脱贫攻坚战线上这些可敬可亲人们的家国情怀,是因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读懂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读懂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强祖国的理想信念。

选手们由内而外流露出的对张爱萍将军的崇敬、对巴山作家群中校友党史题材作品的自豪、对文理青年学青年习近平的感悟,还有对我校美育特色中红色原创作品、对校歌《凤凰欲飞》诞生记的点赞,感染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位师生,感召着转型发展中的文理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奋力实现跨越。 文学与传播学院张家琪老师对选手表现进行了专业的点评。

自学校构建“322”大思政工作体系以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已形成“顶层有设计、工作有联动、活动有创新、成效有考核”的常态化工作模式,成为传承学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精神、凝心聚力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档案馆作为学校校史宣讲的主要部门,自2016年以来,与校团委一起,已连续成功承办四届中英文校史解说风采赛。今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把党史校史解说作为学校系列活动板块中的部分,促使档案馆充分挖掘校史中的红色资源,展现学校办学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的政治品格,在探索进一步增强师生责任担当,传承学校精神文化,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爱校的自觉性和自豪感的路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党史学习教育永远在路上,学好党史校史这门“必修课”是文理师生一直坚守的好传统。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学校建校45周年。巍巍上庠,党运所系,国运相连,四川文理学院从1976年开办高等教育以来,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学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发展历程,是历代文理师生与党同心、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凝聚。从校史故事中直观、深刻地去学习党史、感悟党史,从党史、校史的奋斗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有足够的自信、足够的能力顺利实现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早日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大学”!

                   撰稿:龙渠  审稿:丁竹